分析人士認為,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的寵愛,反而讓他們不把中國消費者當回事兒。反正靠著洋品牌,總會有中國消費者
  □新華社記者馬曉成
  日前,一汽大眾表示將召回其56萬輛速騰汽車,用打“補丁”方式解決消費者對其後軸縱臂質量問題的擔憂……這讓人們聯想起蘋果曾針對中國用戶實施雙重標準、在海外“以換代修”服務到了中國就得加錢的事。
  分析人士認為,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的寵愛,反而讓他們不把中國消費者當回事兒。在國外精益求精、嚴格流程的好習慣就容易被丟掉,反正靠著洋品牌,總會有中國消費者。
  在國外很規範到了中國走樣
  上月,一汽大眾向國家質檢總局提交了召回申請。然而,召回方案讓消費者十分驚愕:在有問題的後軸縱臂上安裝金屬板。
  其實,中國車主的訴求很簡單,更換有問題的後軸縱臂。而此次打“補丁”的結果,用一汽大眾的話說,當後軸再出現問題時,“金屬板會發出持續的警示性噪音”。
  有網友吐槽,是不是意味著以後開車就不能聽音樂了,必須豎起耳朵時刻聽“提示性的”警報聲呢?
  業內人士對一塊金屬板是否能解決安全問題表示懷疑,而事實上,大眾雖然選擇了召回,但並不認為車的質量有問題,而是將問題歸咎於“中國駕駛員駕駛習慣的問題”。大眾這一姿態讓消費者感到了洋品牌的“店大欺客”。
  汽車洋品牌在中國“店大欺客”,大眾並不是第一家。2011年,由於部分車型存在漏油風險,豐田汽車在全球範圍內召回近100餘萬輛汽車,主要涉及日本、美國、英國、德國等市場,但唯獨不包括中國內地。
  而國際大牌給予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“特殊待遇”並不僅限於汽車領域。今年發生的福喜事件就是洋品牌在中外執行兩種標準的典型。
  福喜食品是由美國獨資的食品企業,在外國一直擁有比較好的信譽。就是這樣一家企業,將過期雞肉原料優先安排在中國使用,而出口用的原料和國產的竟完全不一樣。
  哪些因素讓洋品牌牛氣衝天
  業內人士分析,洋品牌之所以牛氣衝天,大概有三個方面的原因:首先是消費者格外寵愛。
  相對於國產品牌,許多消費者對洋品牌通常會更信任、更包容。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成員、北京市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認為,這一方面與洋品牌強大的宣傳攻勢有關,另一方面也與中國消費者對本國產品的不自信有關。
  其次,部分質量標準相對較低,是洋品牌敢於對中國市場執行低標準、能夠區別對待消費者的原因之一。
  下轉第十五版
  上接第一版
  2011年錦湖輪胎因執行兩套生產標準而備受質疑,事件曝光後錦湖聲稱公司產品質量符合中國的質量標準,而當時執行的標準《子午線輪胎工藝技術若干規定》是原化工部橡膠司在1991年5月制定的。
  直到2012年4月,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才推出了屬於自律標準性質的《子午線輪胎工藝技術規範》。落後的標準讓許多公司在有針對性降低中國產品質量的時候顯得“底氣十足”。
  另外,維權人士王海認為,對跨國公司的處罰力度不夠,也是洋品牌在中國“不規矩”的原因之一。
  據瞭解,2011年聯合利華公司曾經因散佈漲價信息、擾亂市場秩序被我國有關部門罰款200萬元人民幣,就在被罰款後不久,聯合利華就頂風漲價。
  而在當年,同樣是因為價格問題,聯合利華和保潔公司被歐盟反壟斷機構處以的罰款則高達3.2億歐元。相比之下,較輕的罰款根本不會讓這些不規矩的洋品牌感到痛。
  依法保護消費者不可縱容洋品牌
  胡鋼認為,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在依法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產品質量監管等方面還有一些距離,“我們應該適時地改變這種情況,讓懲處措施能夠嚴厲到位。”
  王海認為,部分企業之所以敢於店大欺客、搞雙重標準,是因為這樣做會讓他們獲取經濟收益,那麼我們就應該加大處罰力度,讓他們難以獲取不當的利益,甚至因此而得不償失。
  王海建議,除了加大行政性處罰力度之外,也要推廣“民事處罰”制度,“不管有多少消費者去起訴,只要是侵犯了消費者利益,就要向所有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進行賠償,這也是國外常見的懲罰措施。”
  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曲文勇認為,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,讓行業標準能夠跟得上市場的需求,避免讓洋品牌因標準低而放鬆監管的可能。
  專家認為,要讓洋品牌不再忽視中國消費者,需要企業、政府、消費者的共同努力。
  (原標題:洋品牌緣何到了中國走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34imxh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